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素材挖掘——以第二版《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素材挖掘——以第二版《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
1140人加入学习
(0人评价)
价格 免费
学时 3.0
学时 3.0
学习有效期 180 天(随到随学)
会员免费学 加入学习

单元主题思政;主题导入;研讨主题;调研方法;教学目标;辩论:知识与技能;通过Unipus选出难词与关键词;课后:问卷调查;课程思政与主题讨论教学模式的关系;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911英雄——中国kang yu

[展开全文]

新标准大学英语;外语老师如何理解思政课程?三全育人;政治觉悟和敏锐性;大学外语课是人文课程;东西方价值观的碰撞;价值引领;跨文化交际理论;kluckhonh and strodtbeck's values orientation theory; 避免崇洋媚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美国总统帅锅;时事热闻;孟子的“离娄下”;研讨式;任务式;翻转式;思政课的评价体系:原则;方法;作用;公平和平等;前任务;任务环;后任务;可可英语(www.kek

[展开全文]

heroes

1.爱国情怀

2.责任担当

3.感恩之心

 

课中:英雄故事的分享和报告

课后:给英雄写一封感谢

新华网,英语点津,中国日报英文版,英文版shu'ji

[展开全文]

 1.播放欧洲杯视频片段(吹哨)--football与soccer?teamspirit团队精神-体育精神-其他运动

2.体育中体现的文化壁垒和差异:猜体育运动,引出体育跟文化、地域、民族的相关性。

分享:中外古今跟体育运动相关的俗语、*语

3.武术被列为2022达喀尔青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太极拳和太极扇位列武术项目的4个小项当中。中国的太极拳运动的英文简介视频,讲述历史起源和文化内涵。

4.阅读蹴鞠的相关材料,写一篇关于蹴鞠的小短文。120-180words

[展开全文]

研讨式:教师提问-共查资料--集体讨论--提出办法。

任务式:设计任务-输入材料-完成任务-成果报告。

翻转式:课前自学--答疑解惑--练*巩固--反思总结。

自主指导式:策略辅导--确定问题--自主学*--效果评价。

没有现成的框架和理论指导

评价:

1.设计问卷调查,互评自评等

2.心理学,数学等的考评量表

反馈

1.知识点

2.思想,认知等问卷反馈

 

思政元素来源:

1.书籍、数字图书馆

2.英语点金,中国日报双语ban

 

[展开全文]


 

思政教学在语言学*中投入比例大的化,会不会对

 

[展开全文]

 

刚刚老子,林语堂等幽默语言的引用,有什么专门的书可以参考吗?

国学经典英译本

网络资源筛选

平时的积累很重要,课程案例库。

 

 

 

 

 

[展开全文]

 

共享作文给小组学生留的时间时多少,有互评吗?时间安排具体是怎样的,可否具体说一说呢?

20分钟。

从课堂到课后的延申。课下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

 

 

 

[展开全文]

怎样评价学生

思想品德: 设计调查问卷,自评和互评

具体量表

对中国特色文化知识点的考查

 

思政材料的 

[展开全文]

一、外语教师如何理解课程思政

二、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

三、思政元素挖掘思路及教学方法概述

四、外语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如何搭建

 

外语课堂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全育人;2020年的工作

 

外语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外语类课程是人文课程,学生在课堂上会接触到大量的英文原版材料,从而了解到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和风俗等丰富内容。这些素材也覆盖了思想道德培养的各个方面,外语课程可以充分利用中西方价值观的共性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所周知,语言和思想是紧密结合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对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大学英语是通识基础课程,课程持续的时间长、受众广,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多样,可通过教学设计和全程引导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工作中,实现以课程为载体将学科资源转为育人资源,对思政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深化,将传授知识和思政教育相结合。

在大学外语课程上,学生们能充分感受到东西方价值观的碰撞,在了解异域文化的同时学生们也能充分感受到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并对此产生困惑,外语教师应该担当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引导学生客观科学地思考问题,进而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思政元素挖掘思路及教学方法概述

 

 

 

 

 

[展开全文]

捕捉思政元素。语言和思想紧密结合。 认识到制度优越性。     价值取向理论

马列主义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